江苏省宿豫中学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教学
教研
计划总结 学科建设
教学活动 教海深航
德育
在线
规章制度 计划总结
德育活动 班级工作
师生
天地
教师风采 心灵驿站 教学交流
学子文苑 社团风采 学生荣誉
  首页 学校概况 新闻之窗 教学教研 德育在线 党团建设 师生天地 校友风采 招生招聘  
  • 1
教师博客
教师博文   博客链接
2012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移民泪
天和塔记【原创】
温州行
毛伟的博客
作息时间表
宿豫中学作息时间表公示
教学交流 现在位置是:首页> 教学交流

诗词鉴赏的共鸣效应

发布者:han    发布时间:2012-05-10 15:01:15    阅读:604次     [关 闭]

      韩辉

一直以来诗词教学往往囿于教学参考书,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将有关诗词的知识一股脑儿塞给学生。作为接受者,只是生吞活剥,似懂非懂地按部就班。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鉴赏活动。如果在教授诗词课文时,能引导学生反复吟咏,体会个中真味,我想,共鸣效应就会产生,此时,教师再不需要苦口婆心,而是让学生进入化境,这样,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诗词鉴赏中的共鸣是指什么呢?它是指学生对诗词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审美观照时的感同身受,主要是指鉴赏主体和鉴赏对象在思想感情方面的一种共鸣。它是一种具有复杂心理内容的现象,在授课时,教师应从不同范围和层次上来加以阐述。

     一、共鸣的第一层次——感动

    学生在赏析课文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受到诗词中艺术形象的感染,而在情绪方面有所触动。就以高中语文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前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蓄势,用起兴的手法写出了长江之水滚滚东流的壮观场面,第二三句揭示出历史规律,经过岁月沧桑,连年征战,剩下的都是独领风骚的英雄人物。分析到这里,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我在教授这一课时,先让全班学生将前三句齐读三遍。读第一遍时,声音轻,没有气势。于是,我就结合材料,对苏东坡和柳永的词作了比较,正如善歌者所言:“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永词缠绵悱侧,苏东坡词气势恢宏。分析之后,学生们的情绪较第一次要饱满一些,于是,我要求他们读第二遍,读的效果要比第一次好,但还是不够理想。这时,我就打了一个比方:“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由著名美声歌唱家杨洪基所唱,如果换成杨玉莹,会有什么效果?顿时,学生哄堂大笑,笑过之余,学生们领会了我的意思,所以,读第三遍时,效果明显不同,学生齐读的声音洪亮,有节奏,有气势。这种氛围感染了我,也感染了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我就亲见有学生读到千古风流人物时,双手紧握。显然这个片断,学生已体会到了个中真味。接下来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意即人们都说这是三国时代周瑜作战时的赤壁。这两句交待了人物、地点。上阕的最后五句内容涉及到了我们所讲的。    

二、共鸣的第二层次——激动

    我采用跳讲法,不重要的字句可由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只分析出关键的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先分析这个“卷”字,它写出了波涛翻滚之状,而“雪”字写出了波涛汹涌。整三句是指岩石壁立,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同样的,我要求学生把这三句读三遍,并让他们体会读完每一遍之后的感受。第一遍读完之后,我问学生,普遍的感受是“模糊”;第二遍之后,学生的感受是“有了一些气势”;在读第三遍之前,我就联系本地山水,让他们进行联想。联想的时间,我安排了五分钟,在读第三遍时,我见有学生红了脸,手握得紧紧的,便知道他们受到艺术形象较深感染而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情绪。课文中接下来两句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让学生设想,站在我们学校后山山顶上,俯瞰我们地方全景,有何感受。学生们回答:“广阔壮观”。于是我将“江山如画”与此联系起来分析,学生顿时心领神会。后一句“一时多少豪杰”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周瑜出场埋下伏笔。

    三、共鸣的第三层次——忘我

    分析下阕时,重点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该六句是集中描写周瑜的形象,二、三句写出了他的年轻有为,英气不凡,新婚未久,春风得意。而“羽扇纶巾”三句,写出儒将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具有非凡的胆略与豪迈的气概。分析完毕,我要学生分组朗读,看哪一组朗读最有气势。四个组每组读一遍,有了竞争,自然都不甘示弱,这比预想的要好得多。接下来,我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将这六句背下来,然后,我让学生闭着眼睛,将这六句背两遍,背的同时,要进行联想,让学生作为周瑜的一名副将,一同领略儒将在古战场的飒爽英姿。当学生背完两遍后,竟然没有停下来,又不知不觉地开始背第三遍,还有的同学在背诵之际摇头晃脑。此刻,我深知学生们受到周瑜形象的强烈震撼而顿失距离感,不知不觉进入化境。与人物同忧同喜,同歌同乐。下阕的七、八、九旬“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主要是抒发怀古伤己的愁绪。最后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无可奈何的感叹,消极成分较多,因此,我没细讲。后来,我对这一课进行测试,发现学生们对这篇课文吃得很透。

 
苏ICP备2023042236号   版权所有:宿豫中学    电话:0527-84491996  地址:宿豫区学海路4号     苏ICP备2023042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