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 闫宏宝
[摘要]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尤其在学校。信息技术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充满着好奇和神秘,玩游戏、上网冲浪、聊天、黑客等这些新新人类常挂在口头的词汇令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在现今这种教育应试制度下揭开信息技术课的神秘面纱,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有时候却只是枯躁的操作、无味的记忆。常见的场景是:教师讲理论时许多学生无精打采,一要上机操作,立刻玩游戏、上网聊天……这种情形下,如何构建一个有序、民主、开放、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组织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尝试,从学生的信赖、兴趣、爱好及班集体、“后进生”等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阐述,希望能对大家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有所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管理 信赖 兴趣 爱好 班集体 “后进生”
[引入]
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怎么这么乱?
……
上课铃响了,赵老师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计算机教室,宣布了本学期信息技术的要求和学生在课堂上应遵守的准则。开始上课了,她用流利的普通话把准备好的知识点依次呈现给学生,学生们很安静,她觉得自己控制好了课堂。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有几位同学在按键盘和鼠标,还有几位开始交头接耳,有的开始走神……虽然大多数学生还在认真听课,但赵老师开始有些生气,她有半分钟没说一句话,学生们停止了手中的“私活”,安静她看着她。她又接着讲,几分钟后,计算机教室里按键盘和鼠标的“劈啪”声、小声说话的“嗡嗡”声越来越大……赵老师再也抑制不住了,她大声问:“张力,你在干嘛?不要再按鼠标”,张力也不甘心地说:“我们要上机”,全班哄堂大笑。她压住怒火,说“等我讲完再上”,便草草地讲完了教学的内容。
第二节课上机操作,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因此计算机基础不同,一些原来没接触过电脑的学生连开机都不会,有的却打开了QQ与人聊天了,至于刚才她的上机练习要求,只有一些人在做。她一会儿被学生叫去答疑,一会儿忙于阻止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一会儿又有学生报告机器问题,要重新启动,整整一节课她都在忙,班级里闹哄哄的。下课铃响时,许多同学都没有完成今天的任务,而她也精疲力竭了。看来,她得重新思考一下如何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管理了。
以上案例所提到的事情相信我们不少的信息技术教师也都亲身体验过。那么,如何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管理呢?在这里,我简单的总结一下我这几年的经验心得。
[正文]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尤其在学校。每个有条件的学校均已经开设了这门课且已经开通了校园网。信息技术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充满着好奇和神秘,玩游戏、上网冲浪、聊天、黑客等这些新新人类常挂在口头的词汇令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在现今这种教育应试制度下揭开信息技术课的神秘面纱,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有时候却只是枯躁的操作、无味的记忆,如机械的理论、文字处理、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常见的场景是:教师讲理论时许多学生无精打采,一要上机操作,立刻玩游戏、上网聊天……。
实话说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学校里其实并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其性质只等同与其它技术课,从其他学科教师到学生都将其看成是一门可上可不上的副课。甚至在教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师中间也有不少人存在着这样的想法。这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利于管理的主观因素。而客观因素则是信息技术课上课多在机房上。大家知道机房比教室来得大,且由于电脑会挡住教师的视线,这使得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不能为教师时时掌握。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构建一个有序、民主、开放、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人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采取了一些不同的尝试,取得了一些心得,希望能对大家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以信赖为依托,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首先,是让学生明白本学科的重要性。由于在学生中,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尖子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技术是副课这一想法。针对这一问题,本人每接手一批新生上第一堂课时,不给他们讲课程的内容,而是试着让学生认识到本学科的重要性。本人会列出未来二年中将要学习的内容提纲,然后分别讲解与各部分内容有关的信息。比如,对于操作系统,本人就给学生讲比尔盖茨的发家史,让学生知道盖茨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富就是靠了DOS及以后将要学习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还告诉学生,如果现在他们中间有人就已精通Unix或Linux这二种操作系统中的任一种,英语过关,那么他现在就可以不用上学了,因为凭着它他一定可以找到一份薪金在七、八千以上的工作了。本人还会给学生看现在社会上各种培训中心培训费用价格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的电脑培训中心的原因:就是有大批像他们这样人,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不重视这门课的学习,在本该学好的时候没有用功去学,现在找工作碰到问题后才想学了。
其次,要获得学生的信赖,教师还要在具体行动上下功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准时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不中间离堂、尽量不占用教学时间批评学生。
尽量把花在活动转换上的时间缩短,教导学生尽快地进入教学的状态,并且集中精神专心学习。
课前充分准备,包括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所用教具、实验仪器等,以免开“无轨电车”和用时现找。
教案设计应与教学目标和活动协调一致。
不要使集中活动的区域过于拥挤。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老师。
保证经常使用的教学材料和学生用品便于拿到。
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轻松地看到课堂演示
相信一旦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会从老师的表现中感受到学科的重要性,并且重视本学科的学习,课堂管理也就会变得很轻松了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开展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有趣味,往往需要在教学中对课上的内容加上“作料”,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讲授“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时,利用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寻找歌曲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先后在两种不同的组织结构的文件夹中寻找歌曲的体验,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后一种结构化的分类组织的文件夹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分类方法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分类。本节课的设计极大了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以学生的爱好为“饵”诱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所以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人的天性是贪玩的,这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作为成人与学生的唯一差别就是成人比学生多了一点自控力罢了,所以不应一味指责学生,而应该利用学生的爱好,诱使学生朝教师设定的方向前进。
本人针对学生喜欢玩游戏这一点采取了以下方法:
1、 陷阱法
学生喜欢玩游戏这说明他们已经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电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安装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去克服。比如,可以让学生将游戏安装在指定的目录中。如果学生越过这个陷阱就表明学生掌握了鼠标、键盘操作,并对盘符、目录和路径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而学生不能克服这个陷阱,则教师可以乘机给学生讲清楚:如果将一个个学生看成是一个个文件的话,那么硬盘就如一所学校主,而各个盘符则犹如校园里一幢幢大楼,文件夹则可以看成是大楼中的某层,也可看成是一个或几个教室,当然也可以看成是教室中的某个或几个自然组。那么将一个或一些文件安装到硬盘中,就如使某个或某些学生进入某个大楼或某个楼层或某个教室或某个组。由于这关系到学生游戏的安装,所以学生会认真地听教师讲解并透彻了解这些概念的。又如,在学生玩网络游戏时,故意使学生不能联网打,则为了越过这些障碍学生必须了解如何配置网络、了解IPX与IP网络协议的区别。
2、 “分时教学法”
每一堂课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其实也有他们自己的期望,即总想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本人在上课前与学生约法三章:每堂课课前复习为二、三分钟,新授课内容约十分钟,学生练习为十五分钟。只要学生能按我的要求完成练习,则多余的时间则进行分组教学。由于本人的硬性使用时间只有约十五分钟,其实的时间其实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所以在新授课的时间里,学生基本上都会认真听讲,唯恐自己不能完成当堂的实践练习。正因为这一点,学生一般均能掌握新学的知识。
四、以班集体为“紧箍咒”约束学生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比如,本人在使用“分时教学法”时,刚开始总有个别学生讲话、吃东西,不守纪律。对于这样的情景本人不作批评,只是停止讲课。一直到那些学生安静或想认真听课时再继续讲下去,并且在操作练习前就请那些学生为其他同学做示范操作。这样一来,就相应地减少了其他学生练习的时间,并且和学生讲清楚正因为是那几个学生不守纪律、不认真听讲才导致了本人讲课时间的拖延。这样其他同学就会在课后设法让那些同学以后守纪律的。有一次有个班级在我新授课的时间里,我被迫停顿五次,我就宣布从下一堂课开始,信息技术课不在电脑机房上了,而是在教室上,原因就在于班级的纪律太差。结果,当天放学后,这个班的班长就跑到我办公室来代表全体学生向我道歉,保证以后不在会犯那样的错了,并希望还是在电脑机房上课。从此后这个班就真的没有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五、以“后进生”为朋友,使其参与课堂管理
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进生”的配合,一旦“后进生”守纪律了,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而所谓的“后进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靠后、在课堂上不守纪律、不讨教师喜欢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又往往是动手能力强、智力蛮高又似乎天生与电脑有缘的学生。如果能让他们真正对电脑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将变得极为简单了。有个学生,个性特强,开始几堂课总喜欢插嘴讲话,后来在班集体舆论的约束下不讲话了。上课时只是自己呆呆地看着电脑或桌子,让他练习他不是说不会就说不愿意。后来我了解到,他非常喜欢下象棋,我就在他的电脑上安装了一个下象棋的游戏,并当着他的面玩了一次。过后,他就想方设法地想让我教他玩那个游戏。自然我教会了他玩,但也提出了我的条件,即他得在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后再可以玩那个游戏。结果自然是你好我好,皆大欢喜。还有一个学生,他玩游戏特好,自然对计算机的操作也很熟练。本人就常请他为大家作示范操作,几次过后他就形成了一个好的习惯:努力完成当堂练习,并争取让我请他为大家作示范,自然本人也尽量满足他的这种要求。
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几乎每一届毕业的学生中,都会有几个所谓的“后进生”回校时来对我说,“谢谢你,闫老师!是你让我真正的喜欢电脑。”
“教无常法”,以上的几个方面只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心得,希望能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上好信息课有帮助。
让我们信息教师共同努力,使信息技术课课堂不再这么乱。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一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2. 惟存教育网《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文/陈越
3.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
4.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郭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5. 北京师范大学 何克抗教授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6. 佛山华材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科组 区建峰《谈互动性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和实现》
7. 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中学教育学》班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9.《中学教育心理学》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 ,湖南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