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豫中学 张先伟
内容摘要:“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出现再次告诫我们:市场行为主体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双汇瘦肉精”事件所暴露的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与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如何完善市场秩序,除了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处罚力度,更为根本的是要加强道德建设,完善道德体系,提高道德修养,完善道德监督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道德建设主要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即我们常说的“五爱”,这是我国现阶段特有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第二个层次是共同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即我们常说的“四德”。如何加强道德建设首要靠教育,加强经济道德教育,领导干部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同时要加强法治,加大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增加违规成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成长,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道德建设提供强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引发新的道德问题,道德建设时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保证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样,我们在获得经济大飞跃的同时,也一定能实现道德建设的大突破。
关键词:经济发展、道德建设、相辅相成、教育、法治
2011年度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一时间,市场哗然。 引发了令全体国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故----“双汇瘦肉精”事件。
“双汇瘦肉精”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沉痛的教训告诫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双汇瘦肉精”事件所暴露的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生产者、营销者和消费者互为主客体,并具有不同的诚信道德规范。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如果诚信道德缺失,则会严重地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鉴于此,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文明建设,形成道德规范与法律制约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并以此作为市场经济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调整形式,它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和原则的总和。因此,它是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保证实行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即我们常说的“五爱”,这是我国现阶段特有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双汇集团的行为严重违背这一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第二个层次是共同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即我们常说的“四德”。双汇的所作所为有违食品企业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起码的社会公德,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更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食品企业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和职业素质,还普通民众一份安心、一份放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要求社会主义道德与之配套。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我们担忧的不道德现象:有的人思想认识错位,善恶、美丑、真假混乱;有的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膨胀;有的人把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申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引申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的人道德水准下降,诚实守信荡然无存,把国家倡导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取金钱的理论当做摆设;有的人大搞坑蒙拐骗偷,大殓不义之财;有的人靠掺假售假迅速积累财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行依法治国的同时,更要在全体人民中倡导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市场行为主体的道德素养,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制定通过了一整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要严守职业要求,公务员要廉洁奉公,教师要教书育人,医务工作者要救死扶伤,法律工作者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法律的权威,经济生产者要服务于消费者,把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经济活动的首位……所有人都要严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不同行业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单位之间、不同个体之间才能形成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促进的良好关系,才能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市场经营者的道德建设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尤为迫切。市场经营者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行为的主体,他们的职业行为、他们的道德操守直接决定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命脉,直接决定了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有序良性循环。像双汇的所作所为损害的绝不仅是双汇集团的形象、利益,而应该是整个食品行业、整个河南省乃至整个中国的利益和对外形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良性循环需要道德的支撑、需要所有从业者的职业操守的扶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和谐、诚实信用的市场关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和谐、良性循环,才能真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
许多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单位,没有道德规范不行,加强社会成员的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迫在眉睫,如何加强道德建设,首要的是要靠教育,党和国家领导在不同的场合指出:“加强道德建设,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教育一定要与实际联系起来,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病,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又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的、又充分说服力的教育,靠武断、靠强制是不行的”。道德教育是要把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道德行为的必经之路。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完善道德行为。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诚信道德建设是重点之一,也是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诚信是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金律。从本体论意义上讲,诚具有至高无上的终极价值;从治国之道的意义上讲,诚信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是政府、官员执政的基础;从处世之道的层面讲,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建功立业的根本保障。建立与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道德体系,形成完备的社会维信体系和全民诚信的社会风尚是诚信建设的终极目的、根本的价值目标;着重个体道德水平的培养,提高个信水平是当前诚信建设的具体价值目标。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使道德实践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这为我们指出了在工作中进行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经济道德教育。在经济活动中开展经济道德建设,就应当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经济道德教育。这种教育主要是: 经济决策的道德标准教育、经济职业培训的道德要求、教育经济活动过程的道德关系教育;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经济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经济道德实践,主要是: 实践经济道德原则、实践经济道德规范、实践经济道德责任、实践经济道德评价;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经济道德的环境建设。道德环境建设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种环境建设主要是: 建设道德的宣传舆论环境、建设经济道德监督环境。这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经济道德的监察和督促。为此,除了通过经济道德评价对从业人员的行为作出善恶价值判断以外,还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经济道德的监察、督促和考核,把经济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建设经济道德的调控环境。这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教育、宣传、舆论等形式,按照经济道德原则和规范来调节、控制从业人员的经济道德行为,使从业人员的经济道德行为在许可的范围内运行。
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诚信现象的存在,与一些领导干部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不良行为关系很大。当前加强社会诚信道德建设,应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这不仅是构建市场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讲信用的要求。防范政府和官员失信行为,需要做好以下环节:首先,各级政府和党组织应大力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成为率先履行诚信义务的表率,切记“信为政基”的古训。其次,应优化和完善干部选拔及其职务升迁制度、政府官员的社会信用制度和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在制度层面把那些热衷造假、背信弃义的人拒斥在官员队伍之外;最后,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通过政治体制的创新从根本上铲除政府官员不讲诚信的温床。干部或政府诚信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应体现为不断提高政府或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素质,公正廉洁,执政为民,具有强烈的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加强道德建设,还需要依法治国,要靠法治。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完善法律体系,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把道德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加大对不道德行为的法律处罚力度,增加道德成本,形成扬善惩恶的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是经济行为,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不择手段,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美结合,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要求在市场主体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解决市场经济的不足与缺陷,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会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会随之日臻高尚。 |